众矢之的,读音zhòng shǐ zhī dì,出自《左传》,意为成为众人批判的对象。这个成语的来源因当时政治斗争而发生的一起事件,在春秋时期晋国被齐、燕、宋三国联军围攻,晋国国君病重无法指挥,晋国国相田忌率军在外等待援兵,晋国太子却在城中谋取国君之位,不停地想方设法去攻击田忌,导致军心涣散,最终因援军迟迟未到而被敌军击败。成语中的“众矢”即指多方向“太子”射出的箭矢,“之的”指箭矢集中在一个目标上。
该成语的造句可以是:“这家公司一直以来都是员工们的众矢之的,因为老板经常违反劳动法规。” 其近义词为“众口一词”,意为众人口口相传,对某人或某事形成统一看法。反义词为“众望所归”,意为众人都希望某人或某事能够获得成功。
成语用法:用以描述某人或某事成为众人批判的对象。成语的情感色彩较为负面,通常是用来批评或者揭露某人或某组织的错误行为,因此常常带有一定的批判意味。
成语繁体为“眾箿之的”,常用程度中等。
此外,成语中还有与名人相关的故事。在上面介绍这个成语的来源中,我们提到了春秋时期的晋国国相田忌。田忌在此次攻防战中不但指挥失当导致失败,也因其出言不慎惹怒晋国太子和部下,成为众人的批判对象。成语“众矢之的”常常用于政治、商业等领域,带有非常明显的负面意义。例如,前几年某公司曝出丑闻,老板因诈骗罪被判刑,这个公司成为了众人的批判对象,全社会都在议论这个公司成为“众矢之的”的原因。
总之,众矢之的是一个描述某人或某事成为众人批判对象的成语。该成语有较为明显的负面意义,通常用于批评和揭露错误行为。在实际生活中,我们要时刻警惕自己不要成为“众矢之的”,避免被他人批评和指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