择日不如撞日

择日不如撞日,是一句形象生动的成语,意为不要再拖延、设法推迟,应该立即行动。其读音为zhái rì bù rú zhuàng rì。

源于一个古老的故事。南北朝时期,隋朝攻人,刘备派出军队征戍武陵。他的部下们对外交联合可否从人口和军力上讲,他们的实力毫无优势,而且它的巩固程度也没有优势。部下忧心忡忡,张飞独善其身提议:“我们不择日子,直接去攻打敌人吧。”此刻,有人对张飞的话感到迷惑,于是,他进行了解释:“‘择日不如撞日’,我们相信自己,就应该立即行动,而不是一天天的推进。”

成语的用法很多,常用于邀请、商谈、协商、讨价还价等场合,表达快速计划、决定、采取行动的意思,使场面更为紧张,同时也会增加或反驳对方的话语。

这句成语的简单形式也被其他成语取代,例如只需在某个时间点或在某件事情上行动,就被称为“随时随地”。

撞墙、逆流成河、仿效、寻求变化和衰落等都是与“择日不如撞日”相关的意识形态。其中最常用最近的反义词是:“推迟延期”。

至于成语的情感色彩,可以体现一种自信、果敢、决绝、刚毅、信任和交友的态度。这就是成语的典型形式,同时也说明,成语是从生活情况、社会事实中演绎出来的。常用程度非常高,是口语中常用成语之一。成语的结构比较短,是由前后两个简短的句子组成的。前句表示“择日”,后句表示“不如撞日”这样的意思。通过这句成语,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人们的主动进取精神,鼓勵人们敢于尝试,勇于探索。

总之,“择日不如撞日”是方位成语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句,它在民族精神、职业操守、行为规范等方面有着深刻的意义。希望大家在日常交流中运用,让我们从小地方想到大地方,从无奈中走向向前,拥抱美好的未来。